说电车是“韭菜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技术迭代快
- 性能提升迅速: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如能量密度从以前的180Wh/kg提升到如今奔着300Wh/kg去,充电速度也大幅提升。像小米SU7的800V高压技术,充电15分钟就能“满血复活”,而之前400V高压系统的车充电速度就显得很慢。
- 智能驾驶更新换代:智能驾驶方面,新车型不断推出更先进的功能。曾经号称L2级辅助驾驶的车,自动泊车都不流畅,如今10万块的车都能在城区自己拐弯、找车位。
续航及使用问题
- 续航焦虑:电车标称续航与实际续航往往存在较大差距,高速行驶、开空调等情况下续航会大幅打折。春节返乡等高峰期在服务区充电,排队时间长,相比混动车加油即走,体验感差。
- 充电成本上升:随着电车保有量增加,充电桩电价上涨,部分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电价加上服务费达1.8元一度甚至更高,使用成本增加。
车辆贬值快
- 价格波动大:电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繁。特斯拉降价常引发市场震动,很多品牌电车新车落地不久就大幅降价。如25万的车,不到一年二手市场挂15万都难出手。
- 配置升级快:车企不断推出配置更丰富的新款车,以前的顶配版很快变成丐版。新车可能标配激光雷达、数字底盘等,老款车连自动变道都要加钱升级。
售后保障风险
- 车企倒闭风险:电车行业发展迅速,品牌众多,部分品牌经营不善倒闭,导致车主成为“电子孤儿”,车机系统停更、充电桩停止服务,电池保修无人管。
- 维修垄断问题:电车三电系统被垄断,电池等关键部件出问题,只能回原厂维修,费用较高。
消费心理落差
- 早期车主心理失衡:早期购买电车的车主,看到后续车型技术大幅进步、价格更低、配置更高,会觉得自己当初花高价买的车不划算,有被“割韭菜”的感觉。
- 与混动车对比劣势:插混车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加油5分钟跑800公里,二手价相对稳定,对比之下纯电车的一些劣势就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