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电车电池的衰减并不严重,以下从不同角度为你分析:
- 行业标准方面:根据电动汽车电池衰减国家标准规定,正常电动汽车循环次数达到500次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或循环次数达到1000次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
- 实际使用方面
- 家用车场景:以比亚迪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车型为例,经过大量用户的长期使用验证,在5至6年的使用周期内,电池容量衰减普遍控制在10%以内。特斯拉官方也表示,正常情况下其电池每年衰减约1%。
- 网约车场景:一些电动网约车经过5至6年高强度的使用,行驶了50万公里后,电池容量仍能维持在初始容量的80%左右。
- 电池技术方面
- 材料体系进步:现在众多车企采用镍钴锰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新型材料,使得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大幅提升。一些先进的电池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数千次。
- 制造工艺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控制、电极涂层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大大减少了电池内部的副反应,从而有效延缓了电池容量衰减的速度。例如特斯拉的干电极技术,不仅提高了能量密度,还提升了循环寿命。
- 电池管理系统升级: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并对充放电过程进行精确调控,还能启动热管理系统,使电池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区间,降低极端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