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为什么处处跟油车挤兑

2025-02-14 05:10:50  阅读 15 次 评论 0 条

电车与油车之间并非是主动的“挤兑”,而是在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空间竞争

  • 政策导向: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多国政府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如欧盟计划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车。同时,通过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免费上牌、不限行等政策扶持电车发展,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促使市场需求向电车倾斜,挤压了油车的市场空间。
  • 成本优势:在使用成本上,电车充电费用低,以特斯拉Model3为例,官方公布百公里电耗12.6度,按峰电5毛一度计算,行驶2000公里费用仅126元;而日产轩逸百公里综合油耗7L左右,92号汽油每升8.48元,跑2000公里费用将近1200元。并且电车保养成本也低,因为其没有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机械传动结构,零部件少。
  • 消费者需求转变: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对新能源技术认可度增加,年轻群体更易接受电车的科技属性。同时,电车在城市通勤和短途出行时能源消耗低,驾驶体验好,如电动机扭矩爆发几乎零延迟,加速迅猛,震动和噪音小,能营造安静舒适的驾驶环境,符合城市出行需求。

技术发展竞争
  • 能源转型趋势:全球石油储备有限,开采成本攀升,石油资源日益稀缺昂贵,寻找替代能源势在必行。电车依赖电能,为能源多样化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供了机会,符合能源战略长远目标。
  • 智能化发展:电车的电气架构更适合智能化改造,与电子控制系统配合紧密,能轻松实现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智能化功能,为驾驶者带来更好体验。相比之下,油车在智能化转型中面临更高门槛。
  • 电池技术进步: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能量密度提高,使电车续航里程大幅增加,部分车型续航已能与油车相媲美,甚至超过油车,同时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逐渐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产业供应链竞争
  • 传统车企转型: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巨头正加速电动化转型,但需平衡燃油车利润与电车研发投入,面临“船大难掉头”的挑战。
  • 新势力崛起:特斯拉、比亚迪及中国造车新势力凭借电车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推动行业创新,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对传统油车企业形成竞争压力。
  • 供应链重构:燃油车依赖的内燃机、变速箱产业链逐渐萎缩,电池、电机、芯片等成为新核心,中国在电池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产业供应链的变革促使企业加大在电车领域的布局。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103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