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一般在20℃-25℃的温度范围内续航表现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 电池角度:
- 化学反应活性:此温度范围能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处于最佳状态,电极材料的活性较好,离子传导速度适宜,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高,能够充分释放和储存电能,减少能量损耗,从而保证较高的续航里程。例如,当温度为25℃时,铅酸蓄电池可以正常储电,最大限度放电。
- 电池内阻:在20℃-25℃时,电池的内阻相对较小。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内阻小意味着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少,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损耗就小,更多的电能可以用于驱动车辆,续航也就更高。当温度降低时,电池内阻会增大,如在0℃时,铅酸电池容量相当于正常状态下的70%左右。
- 车辆系统角度:
- 空调能耗:在20℃-25℃的环境温度下,车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较为接近,不需要开启大功率的空调系统来调节车内温度。即使需要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也相对较小,能耗较低,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电量的消耗,使更多电量可用于车辆行驶。据美国Recurrent公司调研,24℃时电动车续航里程损失为0%。
- 热管理系统:电车的热管理系统在这个温度区间内,不需要频繁地对电池和电机进行加热或冷却操作。热管理系统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工作状态,减少了因热管理而消耗的能量,有助于提高续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