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外贸企业呈现出多面性的发展态势,具体如下:
总体发展状况
- 进出口总值保持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6.97万亿元,增长10.3%;进口5.61万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6万亿元,增长39.2%。
- 贸易伙伴格局稳定:前4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与东盟贸易总值1.84万亿元,增长7.2%;中欧贸易总额1.73万亿元,增长6.8%;中美贸易总额1.56万亿元,增长8.7%。
- 企业性质表现有别:民营企业进出口继续增长,比重提高。2025年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1万亿元,增长1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8.5%,比2024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面临的挑战
- 订单流失风险:一方面,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物流不畅,导致订单交付受影响,一些海外订单流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工厂。据统计,近期因疫情而流失到东南亚的订单约占5%-10%。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大买家订单量减少,订单碎片化趋势明显,中小买家虽有增长势头,但存在无法满足工厂最小起订量的问题。
- 成本压力上升:物流运输成本增加,侵蚀企业利润,还导致出口订单违约率上升。如巴西航线价格上涨三四成,中国运输货物到美国海外仓库时间从25天延长到50-60天。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 贸易环境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等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增加了外贸业务的不确定性,企业面临的贸易壁垒和风险增多。
迎来的机遇
- 市场拓展机遇:全球产业链重构,美国主导的制造业回流,使其进口来源地向盟友和新兴经济体转移,但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善,在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和产能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将受益,消费品在非美国家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 技术转型机遇:企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从“接订单”模式向共建合资公司、共同研发产品转变,提升了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政策支持机遇:政府不断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如保障订单、畅通物流、出台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换货便利化政策等,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