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电车在冬天不是跑不快,而是续航里程会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 电池性能下降:电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减缓,电解液的黏度增加,离子扩散速度变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降低,输出功率受限,从而使车辆的续航里程下降。比如在常温25℃时,电池能正常释放大部分电量,而到了冬天低温(如-10℃)环境下,电池实际可用电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 电池加热系统耗电:为了保证电池在低温下能正常工作,很多电车配备了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冬天,该系统会自动启动来加热电池,使其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也就减少了车辆用于驱动行驶的电量,进而导致续航里程缩短。
- 空调等设备耗电增加:冬季气温低,乘客需要使用车内的制热系统来提升车内温度。相比夏天使用的制冷空调,电车的制热(如PTC加热)通常能耗更高。因为电车没有传统燃油车发动机产生的余热可供利用,只能依靠电加热元件来产生热量,这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使得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
- 轮胎性能变化:冬天轮胎橡胶变硬,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滚动阻力增大。为了克服更大的滚动阻力,车辆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驱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续航里程。
- 驾驶习惯和道路条件:冬季道路可能会因为积雪、结冰等变得湿滑,驾驶员通常会降低车速、增加刹车频率,频繁的加减速会增加电耗。同时,在低温环境下,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普遍较慢,交通拥堵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车辆在走走停停的状态下,能耗也会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