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纯电车整体并不存在普遍的高溢价情况,反而有价格下降的趋势,以下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 市场竞争层面:如今纯电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传统车企纷纷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像丰田、本田等推出了bZ4X、e:NS1等纯电车型,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断调整价格。另一方面,新势力品牌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不断推出新车型,特斯拉也持续更新产品并调整价格。此外,小米等科技企业跨界造车也加入战局。各品牌为争取消费者,都在努力提升产品性价比,减少了溢价空间。例如特斯拉2025款Model3起售价降至19.98万元,相比2024年下调了3万元。
- 成本变化层面:碳酸锂价格从曾经的60万/吨暴跌到8万/吨左右,而电池成本占电动车总成本的30%-50%,电池中碳酸锂又占比45%左右。仅碳酸锂价格下跌这一项,就可让车价有15%-30%的下降空间,车企有了更大的降价余地,使得纯电车的价格更趋合理,减少了溢价可能性。
- 技术发展层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技术、芯片技术等持续升级。如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PLUS能实现10分钟充电600公里、总续航1000公里,未来还有卫蓝新能源和清陶的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将应用。技术进步推动成本降低,产品性能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纯电车的溢价。
- 车型贬值率层面:根据2025年保值率报告,纯电车型三年平均保值率约35%-45%,远低于燃油车的55%-65%,如果纯电车新车存在较高溢价,难以出现这样的贬值率情况,侧面反映出目前纯电车的定价相对理性。
不过,也有部分纯电车存在一定溢价情况,主要集中在一些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型以及搭载了前沿但尚未普及技术的车型上。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型,由于品牌光环、研发成本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