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外贸的整体情况较为复杂,有挑战也有机遇,不能简单地用好做或不好做来概括,具体分析如下:
挑战方面
- 需求波动
- 疫情初期: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封锁措施,消费市场停滞,生产活动受限,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急剧下降,像服装、旅游用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订单大量减少。
- 疫情后期:随着各国逐步解封,需求有所恢复,但又面临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风险等问题,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再次受到抑制,外贸企业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 供应链受阻
- 生产环节:疫情导致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停产或减产,同时国内部分地区封控也使得外贸企业自身生产受限,无法按时完成订单。
- 物流环节:国际物流运力紧张,海运价格飙升,航班减少,货物运输时间大幅延长,运输成本增加,还可能出现货物积压、延误交付等问题,影响企业信誉和后续订单。
- 贸易壁垒增多
- 政策限制: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采取提高关税、设置贸易配额、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措施,增加了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市场准入难度。
- 地缘政治因素:疫情期间,一些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如中美贸易摩擦等,使得外贸企业面临订单转移、供应链中断等风险,对美出口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 市场不确定性增强
- 政策多变: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和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给外贸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困难,企业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
- 汇率波动:疫情期间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差异导致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外贸企业的结算风险和成本控制难度。
机遇方面
- 部分产品需求增长
- 防疫物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防疫物资需求爆发式增长,相关生产企业获得大量国际订单,推动了我国医疗物资产业的出口。
- “宅经济”产品:人们居家时间增多,对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健身器材等“宅经济”相关产品需求上升,相关外贸企业业务量增长。
- 外贸新业态发展
- 跨境电商:线下贸易受阻,线上购物需求大增,跨境电商凭借其便捷、高效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外贸企业拓展市场的新渠道,很多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球各地,降低了对传统线下贸易渠道的依赖。
- 数字贸易:数字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远程办公、在线展会、数字营销等数字贸易模式兴起,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和交易方式,提高了贸易效率,拓展了贸易空间。
- 市场多元化拓展
- “一带一路”市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在疫情期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经济体在疫情后经济复苏较快,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增加,外贸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降低了对传统欧美市场的依赖,实现了市场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