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电车违规,主要有车辆本身违规和驾驶行为违规两方面原因,具体如下:
车辆本身违规
- 超标电动车:
- 速度超标: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标准是最高时速不超过25km/h,超过这个限制就属于超标。
- 重量超标: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一般不超过55kg,超出则可能带来更大交通安全风险。
- 电池电压超标: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电池电压通常不超过48V,电压过高易引发电池过热、起火等安全问题。
- 改装电动车:
- 解除速度限制:私自解除电动自行车速度限制装置,使车辆速度更快,制动系统可能无法适应,增加安全隐患。
- 加装配件:安装遮阳伞、遮雨棚等非原厂配件,改变车辆原始结构和外观,影响稳定性和操控性。
- 更换高电压电池:更换与原车不匹配的高电压电池,会使车辆电气系统负荷过大,易引发电路故障、火灾。
- 无牌电动车:
- 未及时上牌:新购买电动车需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30日内)到车管所注册登记上牌,未按时上牌即为无牌电动车。
- 无法上牌:因没有工信部公告目录、车辆资质不齐全等原因,无法通过正常手续获得合法牌照的电动车。
- 未经许可生产的电动车:未经工信部许可生产,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电动三、四轮车,性能可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驾驶行为违规
- 闯红灯:电动车驾驶者无视交通信号灯指示,趁着机动车等待红灯间隙冲过路口,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 逆行:为节省时间或贪图方便,不少电动车驾驶者选择逆向行驶,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和行人,容易引发碰撞事故,且相对速度较大,事故后果往往更严重。
- 违规载人:一般情况下,电动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儿童,但现实中常出现搭载两到三人的情况,严重超出规定载人数量,影响车辆操控性能,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 未佩戴安全头盔:很多骑行者为图方便不戴头盔,而安全头盔能在事故中起到缓冲作用,有效减轻头部冲击力,保护骑行者生命安全。
- 走机动车道: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但部分骑行者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或行驶不畅,选择在机动车道骑行,易被机动车碰撞。
- 准驾车型不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需要相应的D、E、F驾驶证,若混淆驾照类型或持其他类型驾照驾驶,属于准驾车型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