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电车跑货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套路:
一、合同条款方面
- 里程限制和超额收费
- 有些租车公司在合同中会规定每月或一定租期内的免费里程数,例如每月3000公里。如果租户超出这个里程数,会被收取高额的超额里程费用,可能每公里1-2元甚至更高。这对于业务繁忙、需要频繁跑货的租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而且,在计算里程数时,租车公司可能会采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比如,车辆的里程表数据可能会因为租车公司的设备校准等原因,比实际里程数稍高,导致租户更容易达到超额里程的界限。
- 维修责任划分模糊
- 合同可能会规定租户需要对车辆的一些正常损耗负责。例如,轮胎磨损超过一定程度、刹车片变薄等情况,要求租户承担维修费用。但在实际租车过程中,很难界定这些损耗是由于正常使用还是不当操作导致的。租车公司可能会把本来属于车辆质量或者正常老化的问题,归咎于租户,要求租户支付维修费用。
- 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车辆故障,如电机故障、电池故障等,如果合同没有明确说明是租车公司负责,租户可能会陷入困境。租户可能需要自己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或者在维修期间仍要承担租车费用。
- 提前解约条款不利
- 租车合同中的提前解约条款可能会设置重重障碍,并收取高额的违约金。例如,租户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如身体不适无法继续从事货运工作,或者发现租车业务不赚钱想要提前解约。这时,租车公司会要求租户支付剩余租期租金的30%-50%作为违约金。而且,在解约后,租车公司可能还会以各种理由,如车辆轻微损坏等,进一步扣除租户的押金。
二、车辆质量方面
- 电池续航虚标
- 租车公司在宣传车辆时,可能会夸大电车的续航里程。例如,声称车辆在满载情况下续航能达到300公里,但实际使用中,由于车辆载重、路况、驾驶习惯以及电池老化等因素,实际续航可能只有200公里左右。这对于需要依靠长续航来完成货运任务的租户来说,会导致送货途中频繁充电,影响工作效率。
- 有些租车公司可能会对电池进行不正当的处理,如使用翻新电池或者质量不过关的电池,这些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都无法得到保障。在租车初期,租户可能很难发现电池的问题,等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性能下降明显,而租车公司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更换或维修。
- 车辆性能不符描述
- 租车公司在介绍车辆时,可能会强调车辆的载货能力和动力性能。但实际交付的车辆,可能存在载货空间比宣传的小,或者车辆动力不足的情况。例如,宣传车辆能承载3吨货物,但实际上,由于车辆结构设计等问题,承载2.5吨货物时就已经出现安全隐患或者车辆行驶困难。动力方面,可能宣传是高性能电机,但实际使用中,车辆爬坡能力差,在一些需要爬坡的路况下无法正常行驶。
三、服务和收费方面
- 保险费用不透明
- 租车公司一般会要求租户购买保险,但保险费用的构成和具体保障范围可能并不透明。租车公司可能会在保险费用中加入一些不必要的附加险,并且收取高额的手续费。例如,正常的车辆交强险和商业险(包括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每年可能只需5000-8000元左右,但租车公司收取租户的保险费用可能高达12000-15000元,而且当租户出现事故需要理赔时,才发现很多情况不在保险赔付范围内。
- 有些租车公司可能会和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在发生事故理赔后,提高租户下一年的保险费用,或者要求租户承担一定比例的理赔金额,这在租车时租户可能并不知情。
- 隐藏收费项目
- 在租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隐藏收费项目。例如,车辆的充电设备费用,租车公司可能会收取充电枪的押金和租金,而且租金价格不便宜。还有车辆的清洁费用,租车公司要求租户定期清洁车辆,否则会收取清洁费。另外,一些租车公司可能会收取所谓的车辆管理费用,每月几百元不等,但租户并不清楚这些管理费用具体包含哪些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