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车降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成本因素
- 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电池是电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整车成本的30%-60%左右。近年来,电池原材料如碳酸锂等价格大幅下跌,例如碳酸锂已经从60万/吨暴跌到8万/吨。这使得电池成本骤降,为电车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
- 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随着电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提升。大规模生产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线、提高自动化程度可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规模化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也能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 技术进步与零部件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汽车关键的零部件成本也在慢慢降低,比如汽车电控以及汽车电机等,这些主要部件的降价为新能源汽车整体价格提供了降价空间。
市场竞争因素
- 新能源车企间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为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各车企纷纷通过降价来提升竞争力。像2024年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车型大幅降价,起售价低至7.98万元,其他品牌如五菱汽车、长安启源、哪吒汽车等也纷纷跟进。
- 对燃油车的替代竞争: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渐缩小,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之间的矛盾加剧,新老厂商之间的替代竞争非常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不可避免。
政策因素
- 补贴政策调整:自2023年起,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进行了政策调整,售价达到30万元或30万元以上的车辆将不再享受政策补贴,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也有所变动,一些高端新能源企业为了能够将车辆更好地销售,不得不采用降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以此来弥补政策补贴的损失。
- 双积分政策影响:为了满足双积分政策要求,车企需要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来获取积分,一些车企为了完成积分任务,会通过降价来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以便顺利达标。
库存与销售压力因素
- 库存积压:电动车新标准实施后,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被禁止上市销售,2024年11月1日标准正式生效后,许多商家手中有库存车,为处理库存,不得不降价促销。
- 销售目标压力:车企制定了较高的年度销售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在销售淡季或市场需求不旺时,会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增加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