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会继续降价,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 成本因素
- 电池成本下降:动力电池在纯电车总成本中占比高达30%-50%,碳酸锂价格从曾经的60万元/吨大幅降至8万元/吨,直接促使整车成本下降15%-30%。宁德时代高管透露,2026年磷酸铁锂电池包价格或跌破300元/kWh,较现价约降低一半。
- 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随着纯电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效率提高,规模化生产使得单位成本降低。同时,三电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也让其成本占比逐渐减少,为车价下降提供了空间。
- 市场竞争因素
- 行业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众多厂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2025年开年,超过30家车企加入价格战,如特斯拉Model3全系车型推出“史上最大优惠组合拳”,小鹏汽车推出“0首付+5年0利息”购车优惠。
- 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50%,预计2025年销量1500万-1600万辆,增速或跌破30%,车企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可能会继续采取降价策略。
- 政策因素
- 补贴政策助力:2025年是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部分国家也有政策补贴,如法国投入7亿欧元补贴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使得车企有更多的空间来调整价格。
- 双积分政策影响:中国“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以及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倒计时,促使车企为了满足政策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降价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不过,部分纯电车也可能存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 高端化智能化趋势:一些高端纯电车不断应用新技术,如4D雷达、Thor芯片、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可能大幅上涨,会抵消部分降价空间,甚至使车价上升。
- 原材料价格波动:虽然目前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但未来如果原材料市场出现波动,导致成本上升,可能会影响纯电车的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