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海开电车是可行的,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和准备,以下是具体情况分析:
有利因素
- 充电设施逐步完善:青海省交控绿色产业公司按照相关原则,逐年分步建设充电桩,截至2024年11月16日,已在全省29处服务区建设充电停车位346个。省内所有主干线服务区基本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在西宁、青海湖、茶卡镇、德令哈、大柴旦等主要城市和景点都有相应的充电站。
- 部分路线风景优美适合慢节奏:如青海湖周边、西宁到茶卡盐湖等路线,景色宜人,驾驶电车可以更安静、更低碳地享受沿途风景,且不需要频繁加油,在充电时还能有更多时间休息和欣赏周边景色。
- 车辆性能提升:如今的电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很多车型的续航里程能够满足日常出行和一般的长途旅行需求,即使在高原地区续航有所下降,也能通过合理规划来应对。而且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能为旅途提供更好的体验。
挑战因素
- 续航里程缩短:青海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这些因素会使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受到影响,导致续航里程缩短。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变慢,电池的可用容量减少,再加上可能需要使用暖气等设备,会进一步消耗电量。
- 充电设施分布不均:虽然主干线服务区有了一定的充电设施覆盖,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国道以及远离城市的路段,充电桩数量仍然较少,比如德令哈到水上雅丹约350公里没有充电桩,水上雅丹走火星一号公路前往冷湖镇181公里沿途也无充电桩。
- 气候条件恶劣:青海的气候多变,可能会出现低温、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这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子设备和车身结构等都是考验。在恶劣天气下,车辆的能耗会增加,续航里程进一步缩短,同时驾驶难度也会增大。
- 路况复杂:部分地区路况较差,如一些戈壁滩、无人区路段,道路可能存在坑洼、泥泞等情况,对车辆的底盘和轮胎有较高要求,电动汽车在这些路段行驶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损坏风险,而且一旦出现故障,救援可能不及时。
准备建议
- 车辆选择:优先选择续航里程长、性能稳定的电动汽车,如有条件,选择增程式或插电混动式新能源车会更有优势。
- 路线规划:提前通过地图软件、充电APP等了解沿途充电站分布情况,规划好充电点和路线,尽量选择有充电桩覆盖的路线,避免进入充电设施极度匮乏的区域。
- 应急准备:携带便携式充电器、备胎、千斤顶、拖车绳、三角架等工具,了解当地救援电话。如有需要,还可准备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
- 车辆检查:出发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池、电机、轮胎、刹车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