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采用后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性能优势
- 动力输出特性好:在加速时,车辆的重心会向后移,后轮的附着力增加。对于后驱电车来说,驱动轮在后轮,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特性,使后轮获得更多的抓地力,从而提供更强劲的加速性能。例如特斯拉ModelS后驱版在加速时,后轮能更有效地将动力传递到地面,实现快速且稳定的加速。
- 操控性能佳:后驱布局使车辆的前后轴载荷分配更接近理想状态,一般能达到50:50左右。这使得车辆在过弯时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操控响应更加灵敏精准。像宝马i3后驱版,在城市道路的弯道行驶中,能让驾驶者明显感受到精准的转向和稳定的车身姿态。
空间利用优势
- 车内空间更规整:后驱电车无需在车头到车尾之间布置传动轴等传动装置,车内地板下方的空间可以更平整,从而为车内乘员提供更宽敞的腿部空间和后排中间乘客的脚部空间。以日产Leaf为例,其车内空间在同级别电车中表现较为出色,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提升。
- 后备箱空间更大:由于动力系统主要集中在车辆后部,不需要像前驱或四驱车那样在车头部分预留大量空间给复杂的传动机构,后备箱可以设计得更深更大,方便用户装载更多物品。
效率和成本优势
- 传动效率高:后驱系统的传动路径相对简单,从电机到后轮的动力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少,能够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比如比亚迪汉EV后驱版,在相同电池容量下,相比四驱版具有更高的续航表现。
- 制造成本低:后驱系统结构相对简单,零部件数量较少,生产工艺相对容易,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这不仅有利于车企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电车。
当然,电车也并非都采用后驱,还有前驱和四驱等驱动形式,每种驱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车企会根据车辆的定位、用途和性能需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驱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