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电车被淘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技术限制
- 续航里程短:早期电车电池技术落后,能量密度低,充一次电行驶里程有限,一般只能跑100多公里甚至更少。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电车以及2010年左右的早期电动车都是如此。
- 充电速度慢:当时的充电技术不佳,充电设施也不完善,充满电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 速度与载重不足:电车的动力性能有限,速度难以提升,载重能力也相对较弱,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快速、高效运输以及大容量载人载货的需求,相比之下,内燃机汽车速度更快、载重更大。
- 车身设计笨重:早期电车受技术和材料的限制,车身设计较为笨重,这不仅影响了行驶速度,还增加了能耗,降低了整体的运营效率。
基础设施问题
- 电网建设困难:电车依靠电力驱动,需要建设复杂的电网和变电站等基础设施来保障供电。建设成本高、难度大,且需要专业的维护和管理团队。
- 供电稳定性差:当时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一旦电力供应出现问题,电车就无法正常运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 充电桩稀缺:无论是早期还是近十几年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都非常稀缺,车主面临严重的“里程焦虑”,不敢远行。
市场竞争因素
- 内燃机汽车崛起: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燃机汽车性能越来越优越,速度更快、续航里程更长、载重能力更强,而且驾驶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 成本与价格因素:从生产角度看,电车的生产技术有限,生产规模小,导致成本较高,价格昂贵,相比之下,内燃机汽车随着技术成熟和生产规模扩大,价格逐渐降低,如福特T型车在1915年售价低至440美元,而普通双座电动敞篷车价格达1750美元。
- 消费观念影响:汽车厂商大力宣传内燃机汽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使消费者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更倾向于选择内燃机汽车。
政策与环境因素
-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多倾向于内燃机汽车,对电车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等方面投入相对较少,没有为电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 石油资源丰富:20世纪初,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发现大量油田,汽油价格大幅下降,使内燃机汽车的使用成本降低,进一步推动了内燃机汽车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