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所谓的“虚标”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故意虚假标注,而是由测试标准、环境因素、车辆特性、车企策略等多种因素导致标称续航与实际续航存在差异,具体原因如下:
测试标准与实际驾驶工况差异
工况模拟局限:目前常见的CLTC、WLTC、NEDC等测试工况,与实际驾驶情况有较大差别。如CLTC虽更能模拟城市道路,但没有120km以上的超高速驾驶阶段,而高速行驶时车辆风阻大、电机需输出更大功率,能耗更高。NEDC测试条件宽松,速度曲线简单,不能很好地还原真实道路驾驶情况。负载情况不同1:测试时通常关闭空调、大灯等非行驶负载设备,而实际驾驶中,这些设备的使用会增加能耗。例如开空调会让续航里程降低大约15%-50%。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变化:环境温度对电池活性影响显著。在寒冷的冬季,电池内阻增大,电解液导电性能变差,能量释放减少,续航里程可能减半;炎热的夏季,电池散热压力大,电池管理系统可能会限制电池功率输出,也会影响续航。路况差异:测试路况相对单一,而实际驾驶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路况,如爬坡、越野等,这些都会增加能耗,降低续航里程。
驾驶习惯和车辆负载
驾驶习惯差异:急加速、急刹车会使车辆瞬间消耗大量电量,而平稳驾驶能让车辆能量利用更高效。测试中难以完全模拟各种驾驶习惯,导致实际续航与测试续航有差距。车辆负载不同:车辆满载时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推动,测试时的加载质量往往与实际满载情况不同,实际使用中满载或装载大量物品时,续航里程会相应减少。
车辆自身特性
车身设计:车辆越重、风阻系数越大,推动车辆所需能量越大,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无用功就越多,能耗越高,续航里程越短。电池与能量回收局限:不同的电池材料和热管理技术对续航有影响,如磷酸铁锂比三元锂更怕低温。能量回收系统效率受车速、制动强度、电池电量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完全弥补行驶中的能量损耗。车载电子设备能耗:随着科技发展,电车配备了越来越多的车载电子设备,如大屏幕多媒体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这些设备持续运行会消耗大量电量,影响续航里程。
车企营销因素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部分车企为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竞争力,会突出车辆在理想工况下的最大续航里程,对实际使用中的续航衰减情况避而不谈,给消费者造成续航“虚标”的印象。
为什么电车要虚标
2025-02-09 16:38:07
阅读 8 次
评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