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电车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主要原因如下:
- 辐射类型及能量角度
- 非电离辐射危害小:电车产生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归为2B级“可能为致癌物”,危险性低于油炸食品等。这种辐射能量较低,远达不到能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剥离并形成离子的程度,无法直接破坏细胞的DNA等生物分子结构从而引发癌症。
- 波长与能量关系:根据电磁波能量公式,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电车产生辐射的波长较长,能量远低于阳光,更远远低于可能致癌的电离辐射。
- 辐射剂量角度
- 远低于安全标准: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磁场辐射安全标准限值定为100μT,电场辐射安全标准为5000V/m,而新能源汽车前排磁场辐射一般为0.8-1.0μT,后排为0.3-0.5μT,车内各部分的电场辐射小于5V/m。
- 与日常电器对比: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电视等产品的辐射值与电车相近,其辐射强度远低于微波炉和吹风机等家电。我们在正常使用这些电器时,不会因为它们的辐射而致癌,电车同理。
- 电车防护设计角度:电车内部采用了电磁屏蔽设计和材料,像金属护板等,可以有效减少辐射泄漏。
不过,车内可能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颗粒物污染等污染物,可能会带来呼吸道过敏和炎症、头昏头痛、心血管问题甚至致癌风险。所以进入车内前应先开窗通风,长途驾驶时使用空调外循环模式并定时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