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电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爬坡的,但相比传统燃油车,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一些不利于爬坡的因素:
一、动力系统特性方面
- 扭矩输出特性
纯电车的电机在起步阶段就能输出最大扭矩,这使得它在低转速时动力强劲,对于一些坡度不是特别陡的情况,电车可以轻松应对。然而,在持续爬坡过程中,电机的扭矩输出可能会随着车速、电池电量、电机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受到限制。燃油车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可以通过变速箱等传动系统进行调节,在不同的转速区间都能调整到合适的扭矩输出模式用于爬坡。例如,在爬坡时可以通过降档来提高发动机转速,从而使发动机输出更大的扭矩来克服重力。而电车的单速变速箱(大部分电车采用单速变速箱)无法像燃油车那样通过多档变速来灵活调整扭矩输出以适应不同坡度的持续攀爬。
动力持续性
电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组,电池的电量会随着车辆的使用而不断消耗。在爬坡时,电机需要输出较大的功率来克服重力做功,这会加速电池电量的下降。当电池电量较低时,为了保护电池,车辆的动力系统可能会限制电机的功率输出,导致爬坡能力下降。燃油车只要有足够的燃油,发动机就可以持续输出动力。例如,在长途爬坡行驶过程中,燃油车可以在加油站补充燃料后继续行驶,而电车可能会因为充电设施的限制以及充电时间长等因素,在电量不足时面临爬坡困难。
散热问题
电车的电机和电池在高负荷工作时(如长时间爬坡)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电机可能会因为过热而降低性能,电池也可能会因为高温而出现故障或性能衰减。燃油车发动机虽然也有散热问题,但发动机的散热技术相对成熟,并且发动机在高温下的性能下降曲线相对比较平缓,相比之下,电车在过热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动力受限的情况。
二、车辆重量和轮胎抓地力方面
- 车辆自重电车由于搭载了较重的电池组,车辆整体质量一般比同级别燃油车要重。较重的车身在爬坡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重力,这对电机的功率要求更高。例如,一辆中型纯电车的整备质量可能比同级别燃油车重几百公斤,在爬坡时这部分额外的重量会增加车辆爬坡的难度。
轮胎抓地力电车为了追求节能,通常会配备低滚动阻力的轮胎。这种轮胎在平坦路面上行驶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但在爬坡时,其抓地力相对较弱。在一些湿滑或者陡峭的坡路上,轮胎可能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影响车辆的爬坡性能。而燃油车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和用途选择更具抓地力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