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油车在一定程度上会跟着电车降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市场竞争因素:
- 市场份额被挤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像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降价后销量大增,抢占了大量原本属于油车的市场份额。为了夺回市场份额,油车厂商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如奔驰C级2025款部分车型起售价从33.48万降至20.98万左右,奥迪、宝马也常有8万左右的降幅。
- 消费者需求转变: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化、科技感等方面需求增加,电车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油车为吸引消费者,除了在技术上追赶,也会通过降价来提升性价比。
- 成本因素:
- 规模效应滞后体现:虽然电车的规模效应使得成本下降空间更大,但油车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生产规模上也有一定基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也会进一步挖掘成本下降的潜力,从而为降价提供一定空间。
- 零部件成本变化:汽车行业整体发展,一些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技术和效率提升,使得油车零部件成本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为油车降价创造了条件。
- 政策因素:一些地区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电车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使得电车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油车为了应对这种政策差异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会选择降价。
不过,也有一些因素会限制油车的降价空间:
- 技术和成本限制:油车发动机等传统技术发展相对成熟,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难度较大。而且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安全等法规要求,油车需要投入更多成本进行技术升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部分降价空间。
- 品牌和定位因素:一些高端豪华油车品牌,如劳斯莱斯、宾利等,其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较高,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群体,这类油车更多依靠品牌形象、工艺品质等吸引消费者,降价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