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式赛车中其实是有电车的,比如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E),就是以纯电动赛车为基础的方程式比赛。但在一些传统的、更具代表性的方程式赛事如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中,过去很长时间确实没有电车,主要有以下原因:
- 技术限制
- 电池技术:F1赛车追求极致的性能和轻量化,而过去电池技术无法在提供足够能量输出以满足F1高速度、高功率需求的同时,达到F1对车辆重量和空间布局的严格要求。早期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若要满足F1赛车一场比赛的能量需求,电池会过重过大,影响赛车的操控性和速度等性能。
- 充电技术:F1比赛节奏紧凑,传统燃油赛车加油换胎等操作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而当时的充电技术无法实现如此快速的能量补充,快速充电可能会对电池寿命和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也难以满足比赛的高强度需求。
- 赛事传统和规则
- 传统理念:F1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一直以来以燃油发动机技术的竞争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赛车文化和技术体系。从机械燃油发动机到涡轮增压发动机等的发展,都围绕着燃油动力展开,这种传统使得赛事主办方和相关利益方在很长时间内更倾向于延续燃油动力的发展路径。
- 规则限制:F1的赛事规则是基于燃油动力赛车制定的,包括发动机的排量、气缸数量、燃油类型等都有详细规定。要引入电动赛车,需要对整个规则体系进行大规模修改,这涉及到众多车队、赞助商、技术供应商等各方的利益和适应过程,面临较大的阻力。
- 成本因素
- 研发成本:对于车队来说,研发电动方程式赛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池技术、电机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发。这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车队来说,可能难以承受,尤其是在电动技术还不成熟、投资回报不明确的情况下。
- 运营成本:相比燃油赛车,电动赛车的电池组等关键部件成本较高,而且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这增加了车队的运营成本。此外,电动赛车的维修保养可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人员,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
- 市场和观众认知
- 市场需求:在过去,汽车市场的主流还是燃油汽车,F1作为汽车行业技术展示的前沿平台,更侧重于展示燃油汽车相关的先进技术,以迎合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当时电动技术在汽车市场的占比和影响力较小,F1没有很强的动力去引入电车。
- 观众习惯:F1的观众群体已经习惯了燃油赛车的轰鸣声和高速行驶时的强烈感官刺激。电动赛车相对安静的运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让观众觉得缺乏传统F1赛车的激情和魅力,赛事主办方担心这会影响观众的观赛体验和赛事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