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是有可能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 电池热失控: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由大量电芯组成,充电、放电时电池内部会产热。若散热系统故障,或电池过度充放电、短路,电池内部温度会迅速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热失控,导致燃烧甚至爆炸。比如某些新能源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有缺陷,无法准确监测电池温度和状态,不能及时散热,增加了热失控风险。
- 电池老化:使用时间增加,电池性能下降,内部化学物质变化,内阻增大,发热加剧。老化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短路等问题,引发自燃。一些车主常快充、过度放电,会加速电池老化。
- 电气系统故障:纯电车电气系统复杂,包含电机、控制器、充电设备等部件。若部件故障,如电线短路、绝缘层破损,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易燃物,导致车辆自燃。一些新能源车电气线路布置不合理,车辆行驶中电线易受摩擦、挤压,使绝缘层破损,引发短路。
- 碰撞和外力损伤:纯电车受严重碰撞或外力损伤时,电池可能被挤压、穿刺,导致内部结构损坏,引发短路和热失控。即使碰撞后未立即自燃,也可能给电池造成潜在损伤,增加日后自燃风险。
- 生产制造缺陷:部分纯电车在生产制造中,可能存在工艺不达标、零部件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比如电池封装工艺有缺陷,可能使电池内部进水、进尘,影响性能和安全性;车辆装配时,一些部件安装不牢固,行驶中松动、摩擦,产生电火花,引发自燃。
- 外部环境因素:在高温暴晒、潮湿等恶劣环境下长期停放或使用,可能影响电池和电气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增加爆炸风险。此外,车辆涉水深度过高,导致电池组进水,也可能引发短路和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