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加尾翼是有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
- 降低风阻:合理设计的尾翼可以引导气流更顺畅地流过车尾,减少气流紊乱和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风阻系数。例如蔚来ET5的鸭尾尾翼,能梳理车尾的负压区乱流,改善湍流表现,减小压差阻力,进而降低风阻。
- 增加下压力:在高速行驶时,尾翼可以通过改变气流方向,使气流对车尾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即下压力。如特斯拉ModelS的部分高性能版本配备的可调节碳纤维扰流板,能提供更大的下压力。下压力的增加能增大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让驾驶者在高速变道和过弯时更有信心。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风阻的降低意味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小,电机输出的能量能够更多地用于推动车辆前进,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续航里程。像长安深蓝SL03的电动尾翼,就可降低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续航能力。
- 增强车辆美观度:尾翼的设计通常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和时尚感,能够为电车的外观增添独特的魅力,使其更具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比如吉利熊猫卡丁,其夸张的尾翼搭配运动套件,让整车造型更受年轻人喜爱。
- 提升驾驶体验:高速行驶时尾翼增加的稳定性,能让驾驶者感受到车辆更加平稳,减少发飘的感觉,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一些高端电车的电动尾翼还能根据车速自动调整角度,这种智能化的设计也进一步提升了驾驶体验。
汽车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