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贸整体形势严峻,但中国外贸在困境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对于不同企业来说,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从宏观层面看整体形势严峻
- 全球贸易萎缩: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几乎所有地区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
- 需求大幅萎缩: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受创,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许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取消或延期的问题。
- 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主要经济体生产大面积停摆,导致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不畅,中国企业上游供应链受阻或断裂,影响产品的生产和交付。
- 贸易成本上升:各国采取人流、物流、贸易限制措施,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受到较大影响,运费上涨、运输时间延长,增加了贸易成本。
- 企业资金链承压:海外客户推迟、压缩或取消订单,违约风险上升,外贸货款账期拉长,收汇风险增大,企业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
从中国外贸来看有挑战也有机遇
- 面临的挑战
- 订单减少:疫情在全球蔓延,多个国家采取封锁国境等防疫措施,中国外贸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如温州鞋企等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 物流受阻:国际海运空运物流受阻,船舱难订,港口排期长,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影响货物的运输和交付。
- 市场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各国都在努力促进本国经济,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 存在的机遇
-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如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 新业态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首选和外贸创新发展排头兵,进出口增长31.1%,超万家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
- 部分产品需求增长:在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器械、防疫物资等产品出口强劲,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 市场布局优化: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进出口增长7%,欧、美市场有所恢复,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增长11%,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