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电车销量差,主要有产品技术、价格、品牌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 产品技术方面
- 平台架构问题:BBA部分车型采用“油改电”方案,如奔驰EQC、EQB、EQA和宝马早期电动车。这种方式使整车重量增加,燃油车原本的结构强度可能难以承受,电池包还可能向下凸起,降低底盘高度,易发生磕碰。同时风阻较高,能耗增加,续航缩短。
- 三电系统尴尬:在燃油时代BBA靠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称雄,但电动车时代,电池、电机、电控这些关键部件基本依赖国内供应商,自身在三电系统的技术优势不明显。
- 智能化水平落后:如今汽车智能化需求增长,BBA电车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车机交互系统等方面与新势力品牌差距较大。如国产新势力部分车型快实现L3级自动驾驶,BBA电车还停留在L2水平,且OTA升级也少见。
- 续航里程不足:消费者对续航很关注,BBA部分电动车续航里程表现不突出。与国产新能源品牌能提供五六百公里甚至更高续航的车型相比,BBA一些车型续航可能在400公里左右,难以满足长途驾驶需求。
- 价格方面
- 定价过高:BBA作为豪华品牌,电动车定价往往较高。由于品牌溢价,价格超出消费者对其价值的预期。如奔驰部分电动车型起售价较高,与同级别、同配置国产电动车比,价格差距大。
- 降价负面效应:为提升销量,BBA电动车采取降价策略,但频繁降价损害品牌形象,使消费者觉得品牌价值不稳定,降低信任度,还会影响二手车保值率,削弱购买意愿。
- 品牌方面
- 品牌认知固化:BBA在燃油车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强大,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集中在燃油车的豪华、性能和品质上。但在电动车领域,这种认知未很好延续,消费者更倾向有创新和领先形象的电动车品牌。
- 营销方式不适应:BBA在燃油车时代的营销侧重品牌历史、豪华感和性能等,在电动车市场效果不佳。电动车消费者更关注科技含量、环保性能和智能化体验,BBA营销未跟上变化,无法有效传达产品优势和特点。
- 市场方面
- 新势力品牌崛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涌现出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品牌。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成绩显著,产品性价比高、智能化配置先进、营销模式创新,给BBA电动车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 传统车企转型加速: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巨头加快电动化转型,加大在电动车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投入,其产品性能、品质和价格竞争力强,进一步挤压了BBA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
- 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与专注电动车的品牌相比,BBA自有充电网络建设投入少,覆盖范围和设施数量不足。部分BBA电动车与公共充电设施还存在兼容性问题,如充电接口不匹配、充电速度慢等,增加充电时间和成本,降低消费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