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池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具体分析:
技术创新驱动
-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研发。如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广汽集团预计2026年装车,长安汽车预计2030年量产装车。固态电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和更好安全性等优势,有望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据QYRearch预测,到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GWh,市场规模将达到几十GWh至上百GWh。
-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因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和优异的低温性能受关注,宁德时代已研发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预计2025年推向市场,适用于极寒地区电动汽车等场景。我国钠离子电池2025年规划产能将达到60GWh,全球到2026年需求将达116GWh,到2030年将增长至526GWh。
- 智能电池:智能电池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预计到2025年能实现内部多参数的同步自感知和自修复功能,未来可在电网一体化、交通电气化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智慧能源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
- 新型电极材料:富锂锰基材料和高镍三元材料等新型正极材料,以及硅基材料和金属锂负极等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有望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能表现。
市场需求增长
- 电动汽车领域:据Gartner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将有85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高于2024年的6400万辆。中国预计在2025年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58%。电车销量的增长直接带动电车电池需求的提升。
- 储能领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储能系统对电池的需求也在增加。RystadEnergy的CEO兼创始人JarandRystad称,2025年可能是储能系统的突破之年,中国也设定目标,到2030年将非抽水蓄能储能容量大幅提升。
政策支持助力
- 产业政策: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产业标准等,间接推动了电车电池行业的发展。如中国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给予支持。
- 回收政策: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多位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得到了高度重视,行业将从漫长的“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成本降低趋势
据高盛预计,2025年全球平均电动汽车电池价格可能达到每千瓦时90美元,低于2024年底的每千瓦时111美元,到2026年可能降至每千瓦时82美元。电池价格下降使电车成本降低,推动电车普及,进而扩大电车电池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