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开始造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技术层面
- 电池技术突破: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出现并不断成熟,极大提升了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使电车续航里程显著增加,解决了早期电车续航短的痛点,如特斯拉的长续航车型续航里程可达数百公里。充电速度也不断提升,部分快充技术能在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量。
- 电机及电控技术进步:电机的功率、效率和可靠性大幅提高,能为电车提供强劲动力和良好驾驶性能,使电车加速、操控等方面可与燃油车媲美甚至更优。先进的电控系统能精准控制电池输出、电机运转和能量回收,提升电车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政策层面
- 环保政策推动:全球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出台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如欧盟规定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上限,车企为达标需大力发展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电车。
- 产业扶持政策:许多国家和地区为鼓励电车发展,出台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等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和使用成本,提升电车市场竞争力,也吸引车企加大电车研发和生产投入。
市场层面
- 需求增长: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倾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电车零排放或低排放符合需求。城市交通拥堵、油价上涨,使消费者追求更经济、高效的交通方式,电车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凸显。
- 市场潜力巨大: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庞大,随着电车技术进步和认可度提高,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布局电车领域。
- 激励效应:特斯拉等电车企业在资本市场取得巨大成功,高市值为股东和企业带来丰厚回报,激励其他企业投身电车制造,期望分享市场红利。
能源及产业层面
- 能源安全:对许多国家来说,石油依赖进口,存在能源安全隐患。发展电车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利用本国丰富的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发电,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 产业升级机遇:电车发展可带动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技术落后的国家和企业,是实现换道超车、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