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充电车是比较方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充电桩数量与布局
- 数量充足:据长江日报消息,2024年一年内武汉新建超过7万个充电桩,充(换)电站的车桩比达到1.4:1,位列全国前五,在建设规模上跻身全国前十。到2025年,武汉力争运营充电桩数量达10万支,自建充电桩5万支。
- 覆盖广泛:
- 乡镇覆盖:2023年6月30日,武汉已实现44个乡镇充电设施全覆盖,乡镇居民和外地游客在乡村也能方便充电。
- 城区分布:在中心城区,如洪山区浅水湾路保利浅水湾小区对面等区域都有新建的充电桩投入使用。汉口火车站西侧建有智能充换电综合体,有212个充电车位。
- 特殊场景:包括东湖游船码头有“智能岸电”为电动游船充电,阳逻港有电动船换电站为电动船提供换电服务等,大型货轮、景点游船等也有电可充。
政策与规划支持
- 导则规范:武汉市在华中地区率先出台《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规范和加速推动充电桩进小区,新建小区将按照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 土地保障:武汉市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指标、土地预留、土地征用、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充电设施与技术
- 设施多样:除了传统充电桩,武汉还有充电塔和换电站,如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服务中心,可供97辆新能源车同时充电,还配备共享换电站。
- 技术先进:武汉有配备液冷充电设备的超级充电站,如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服务中心的全液冷超充终端能实现最大输出功率600千瓦,最快充电速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并具备电能柔性分配功能。
运营与管理
- 多方布局:多个手机APP上可查询到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等多家充电桩运营企业在武汉有大量布局。
- 智能管理:部分充电设施如智能充电塔应用了电缆随行技术等,提升充电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