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电车搞不起来

2025-03-02 11:09:17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国外电车并非完全搞不起来,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导致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相对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而言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如下:
政策与市场方面

  • 政策支持力度波动:部分西方国家政策支持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如德国结束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英国推迟禁售燃油车时间,这使消费者购买电车的意愿和车企投资电车的动力下降。
  • 市场竞争与利益博弈:传统燃油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出于既得利益,对电车采取观望甚至反对态度,通过游说等方式影响政策,抬高电车成本。如欧美汽车行业游说团体曾推动推迟排放目标实施。
  • 燃油价格与电价因素:欧美部分地区燃油价格相对便宜,而电价较高,如法国平均每度电约4.5元,油价每升约6.5元,使得消费者选择电车的经济动力不足。

基础设施方面
  • 充电桩覆盖率低:欧美等地区充电设施的覆盖率普遍较低,建设滞后。如美国到2030年需18万多个快充设施,目前只有不到4万个,且分布不均;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比例为7.6∶1,充电不便问题突出。
  • 充电时间长:电车充电时间普遍较长,相比燃油车加油的便捷性,在没有足够便捷充电桩的情况下,消费者担心充电等待时间成本过高,影响购车决策。

技术与成本方面
  • 技术难题待突破:电池技术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电池寿命和成本等方面仍存在瓶颈。例如,消费者担心电车在长途行驶中续航不足,以及电池老化后更换成本高昂。
  • 研发周期与投入大:新能源车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长周期,欧美传统车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巨大投入和优势,转型电动化面临较大压力。
  • 企业盈利困难:除少数车企外,欧美多数车企的电动汽车业务处于亏损或不盈利状态。如福特的电动汽车业务板块曾在一个季度亏损11亿美元。

消费者观念方面
  •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燃油车在国外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高,使用习惯难以快速改变。部分消费者对电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存在疑虑。
  • 二手车保值率担忧:一些消费者认为电车的二手车保值率较低,购买电车后在车辆二手交易时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购买决策。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2503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