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门槛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从不同维度看有不同的情况,以下是具体分析:
从部分客观条件角度看门槛相对较低
- 政策支持方面:像103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商户只需在当地商务部门进行简单的市场交易贸易企业备案,就可开启外贸之旅。在收汇结汇上,客户能直接将外币或人民币汇入个人账户,还享有税收优惠,无增值税、无企业所得税,仅需缴纳极低的个体户个人所得税,大大降低了外贸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 技术工具方面:AI工具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外贸从业门槛。比如阿里国际站的OKKIAI,可帮忙拓展、管理海外客户,10秒就能生成高质量的客户开发邮件,解决了小语种人才不足的问题,对业务员英语等专业要求降低。
- 平台发展方面: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外贸变得更简单。许多平台推出“半托管”模式等,商家即使不会英语,也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实时翻译;不了解海外市场,也能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像义乌的很多商家,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在不懂英语、没出过国的情况下,也能将生意做到欧美。
从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角度看门槛有一定高度
- 专业知识方面:外贸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和流程,如常用的EXW、FOB、CIF等贸易术语,T/T、L/C等支付方式,以及报关、报检、提单等一系列物流船务知识,从业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掌握。
- 外语能力方面:虽然有翻译工具,但如果想与客户进行更顺畅、深入的沟通,以及准确理解各种外贸文件,较好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公司要求至少英语四级,大公司可能要求六级或专四。
- 市场和客户方面: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文化差异、消费习惯等,精准识别客户需求,还要具备市场预测能力,能找准产品适合的市场。同时,要掌握客户开发技巧,利用各种渠道如Google、领英、脸书等开发客户并维护好客户关系。
- 沟通谈判方面:与国外客户谈判,不仅要清晰地介绍产品和服务,还要应对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等各种问题和分歧,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谈判能力,以实现双赢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