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穿过涉水路,但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具体分析如下:
可以涉水的原因
- 部件防水设计: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以及多数部件的防护标准达到IP67。这意味着电池有抗短时浸泡能力,能在常温常压下浸没于1米深处30分钟不受伤害,理论上有一定的涉水能力。
- 动力系统优势: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完全与外界隔绝,不需要空气交换,从原理上讲,如果电动汽车的密封性做得非常好,即便完全泡在水里,只要乘员舱不进水,它也可以行驶。
存在的风险
- 其他部件不防水:部分辅助系统如电动转向助力和刹车助力并未完全防水,涉水行驶后可能面临制动失效和转向问题,甚至电子设备的损坏风险。
- 电池包受损:通过积水路段时,由于积水浑浊,难以看到底部情况,强行通过往往会刮伤、碰撞车底,安装在汽车底部的电池包更容易受到损伤,导致进水、挤压、穿刺,从而引起电池短路,甚至起火爆炸。
- 低压电路短路:新能源车辆的低压电路通常不具备防水能力,一旦进水可能会导致短路,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涉水的相关建议
- 了解车辆涉水深度:一般建议电动车涉水深度不超过30厘米,即水深不超过轮胎的三分之一高度。不同车型的涉水能力有差异,如比亚迪仰望U8的最大涉水深度可达1000毫米,而比亚迪宋PLUSDM-i的涉水深度为15厘米。
- 控制车速:涉水时车速应控制在10公里/小时以下,并且要保持匀速,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和急转弯,防止水花溅入车内或发动机舱。
- 观察路况:在涉水前仔细观察水下路况,确保无障碍物、深坑或水流过急等情况。如果水面有漩涡、漂浮物或水流速度较快,应避免涉水。
- 涉水后检查:车辆通过积水路段后,建议第一时间停车检查车内是否漏水,车辆喇叭、转向系统、外部车灯等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应尽快将车辆开回4S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