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销售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价格与性价比方面
- 入门车型体验不佳:市场上低价纯电车虽有,但续航短、空间小,类似“老头乐”,难以发挥电动车优势,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缺乏竞争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纯电车,15万以下很难有较好的综合表现。
- 中高端车型成本压力大:在20-30万价位,纯电车才能展现较好性能和配置,但该价位与同价位增程或混动车型相比,在配置和整车品质上可能不占优势,导致性价比受影响,因为纯电车电池成本占比高,分摊到其他配置的成本有限。
消费者观念方面
- 认知滞后:部分消费者认知仍停留在几年前,对纯电车技术进步了解不足,如质疑800V快充技术,仍认为纯电车存在电池不行、安全没保障、充电速度慢等问题,还秉持“无家充,不电车”的观念,没有跟上纯电车发展的实际情况。
- 完美主义情结:很多消费者有“我可以一年跑不了几次长途,但不能跑不了长途”的想法,认为车应既能加油又能充电才完美,倾向选择增程或混动车型,对纯电车的单一能源模式存在顾虑。
技术与使用体验方面
- 续航里程焦虑:即便部分纯电车续航突破700公里,但消费者仍担心实际续航与标称不符,以及低温、开空调等情况下续航大幅缩水,无法满足长距离出行需求。
- 充电便利性差:在一些小城市及偏远地区,充电桩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找桩困难。此外,充电速度慢也是问题,与加油的便捷性相比差距较大,即便有快充技术,但整体充电效率仍有待提升。
- 电池安全隐患:电池技术有待突破,电池碰撞后易引发爆炸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增加了消费者的顾虑,让部分消费者对纯电车望而却步。
- 电池寿命担忧: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容量会逐渐下降,影响车辆的长期使用价值,消费者担心后续更换电池成本高。
市场竞争与销售环境方面
- 品牌竞争激烈:新能源市场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消费者选择多,货比三家,导致销售难度增加,各品牌需付出更多成本和精力留住顾客。
- 销售压力大:车企为提升销量,给销售人员制定了较高的销售指标,如每天大量的有效电话、试驾订单等任务,以及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销售人员压力大,可能影响销售服务质量。
- 负面舆论影响:行业内存在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和谣言,如车企经营困难、内部恶性竞争等,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进而影响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