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智轨电车是一种新型绿色公共交通工具,以下将从其工作原理、车辆特点、建设成本、运营线路等维度展开详细介绍:
- 工作原理
- 自动循迹系统:通过视觉模块实现对车道线的在线检测识别,当车辆偏离轨道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视觉定位子系统借助车头处的摄像头模块获取车前车道线原始图像数据,经算法生成虚拟数字轨道,并传递给决策控制子系统,由决策控制子系统实现偏离预警和自动循迹功能,执行子系统则根据指令实现车轮转角控制。
- 无轨导向系统:通过惯性、角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装置,采集车辆的姿态与坐标,实时计算各轴转向指令并执行,实现电车各轴协同转向,确保前进方向上各轴的轨迹与头车头轴轨迹完全重合。
- 车辆特点
- 绿色环保:采用电力驱动,没有污染排放,对环境友好,有助于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 运营灵活:无需铺设钢轨,也不需要大规模进行道路改造,只需简单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双车头设计可双向行驶,转弯半径小、线路调配灵活,能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和客流需求。
- 运力较大: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运力。以苏州首批智轨电车为例,采用三节编组,车身长31.64米,车宽2.65米,车内共有36个座位,最大载客人数可达307人。
- 智能运行:车头安装了摄像头等传感器,可以识别路面上的虚拟轨道,并将信息传送至车辆的中央控制单元,车辆根据中央控制单元下达的指令,调整行驶轨迹,从而实现智能运行。此外,智轨电车通行的路口处都加装了ART专用信号灯,按照智轨电车优先的原则进行信号调配,以保障其通行效率。
- 建设成本:建设造价大大低于地铁和有轨电车。目前,中国地铁造价为6-9亿元/公里,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造价为1.5-2亿元/公里,而智轨在与现代有轨电车运力相同的情况下,整体造价为0.4-0.6亿元/公里,整体线路的投资约为现代有轨电车的1/4,能有效降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成本。
- 运营线路:苏州吴江捷运系统T1示范线是首批引入智轨电车的线路,全长约5.1公里,单程行驶时间约18分钟。线路起始于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的终点站同里站,沿同津大道、云梨路、大庙路、崇本路,最终到达位于同里景区北门的同里古镇站。全线共设5座车站,一期实施2座车站,分别是同里站和同里古镇站,实现了同里景区与轨道交通4号线无缝接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