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车并非绝对不会自燃,只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和设计措施,大大降低了自燃的概率,主要原因如下:
电池系统设计
- 坚固的电池包外壳:大众ID.家族的电池系统下壳体由坚固的铝制型材制成,ID.3底部护板采用双层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ID.系列钢制上壳体,提供更强的保护能力。这种设计可在碰撞时为电池组提供充分保护,防止电池因外部撞击而损坏短路引发自燃。
- 先进的热管理系统:电池下壳体内整合了独立的水冷散热管路,通过与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控系统(RTM)配合,保证电池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区间,避免电池因过热而导致热失控等危险情况。
- 优秀的电池布局和防护:大众ID.家族的电池系统拥有如“巧克力”般的模块化布局,每个电芯、每块电池模组以及整个电池壳体都有泄压装置,能最大限度降低热失控后发生连锁反应的风险。电芯泄压阀上方由隔热云母片覆盖,电池包上壳体配备耐高温PPG阻燃材料,可有效隔热和阻止火焰侵入。
电气安全设计
- 严格的高压系统防护:大众将高压系统的安全类别从国家标准的20个增加到了46个类别。采用橙色高压线束、警示标签等措施,增强各个线束接口的密封程度、涂抹绝缘材料,发生事故时能自动切断高压系统,避免高压电力系统对用户造成危险和漏电引发的自燃风险。
- 完善的充电保护措施:大众电车在充电时具备漏电保护、过流/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安全措施,还增加了充电保护的电源接地状态监测,以及电压插头、充电插座等部件的温度监测,避免充电温度过高导致自燃。
车身结构与被动安全设计
- 高刚性车身:大众电车车身采用高刚性设计,关键部位使用抗拉强度超过1,2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座椅下方的横梁强度超过1,900兆帕。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减小对乘员舱的侵入,也能为高压电池系统提供额外防护,降低电池受挤压变形等风险,进而减少自燃可能性。
- 多重碰撞保护系统:如预碰撞安全系统能在碰撞时通过安全带束紧装置让前排乘员预先贴紧座椅,车窗、天窗自动关闭并留安全缝隙。MKB多次碰撞预防系统可在初次碰撞后提供主动制动并尽快刹停车辆,减少二次碰撞对电池等系统的冲击。
严格的测试标准
- 远超国标的安全测试:以大众ID.系列为例,其电池需要经过多达184次安全测试和8次单个电池组的系列测试。例如点火试验,国家标准是70秒左右,大众将测试时间延长至130秒;机械冲击试验,国标为单向撞击每个方向3次,大众从X、Y、Z轴的六个方向进行验证,各方向撞击次数均为6次,撞击加速度高于国家标准25g。
- 全面的电池验证:大众ID.系列采用的宁德时代电池,经历了338项品牌标准电池安全验证,涵盖模拟盐雾腐蚀、模拟震动冲击、模拟高压洗车、模拟电磁干扰、模拟温度突变等诸多测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