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电动汽车在20-25摄氏度左右的环境温度下能跑得更远。
- 低温对续航的影响及原因
- 在低温环境下(如低于0摄氏度),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低温会影响电池的性能。首先,电池的电解液在低温下会变得更加黏稠,离子的移动速度减慢。就好像人在黏稠的液体中行走会更加困难一样,电池内部的离子在低温黏稠的电解液中移动也变得迟缓,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降低。例如,在-10摄氏度时,电池的容量可能会下降到常温时的70%左右。
- 此外,为了保证电池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达到合适的温度范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还会启动加热装置来给电池升温。这个加热过程也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就像在寒冷的天气里开暖气会消耗能量一样,从而进一步减少车辆的续航里程。
- 高温对续航的影响及原因
- 当环境温度过高(如超过40摄氏度)时,电池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电池的自放电率增加。而且过高的温度还可能会引起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电池管理系统会采取一些散热措施,如启动冷却风扇或者液冷系统来给电池降温,这些散热过程同样会消耗电量。
- 另外,高温环境下车辆的空调系统会高负荷运转来给车内降温,这也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从而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减少。
- 适中温度(20-25摄氏度)的优势
- 在20-25摄氏度这个温度区间内,电池的电解液黏度适中,离子的移动较为顺畅,电池能够保持良好的充放电性能。此时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能够接近理论容量,不需要额外的加热或者冷却措施来维持电池的工作温度,减少了这部分的能量消耗。而且在这个温度下,车内空调系统的能耗也相对较低,不会像在高温环境下那样消耗大量电能来制冷,从而使得电动汽车能够行驶更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