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车并非无需充电桩,但也有不用充电桩的充电方式,具体如下:
- 使用充电桩充电
- 家用充电桩:对于有固定车位且能获得物业同意安装充电桩的车主来说,这是最方便的充电方式。充电功率一般在7kW到11kW之间,属于慢充,充满一辆60kWh电池的车大概需要6-8个小时。其优点是省钱、省心,电价按居民用电标准走,很多地方晚上还有峰谷电价,成本较低。
- 公共充电桩:分为慢充和快充两种。慢充桩功率一般为7-22kW,充电速度与家用充电桩差不多,适合在商场、酒店、写字楼停车场等停车时间较长的场景使用。快充桩功率可达120kW、180kW,甚至一些高端快充站有350kW的超快充,能在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量,从30%充到80%通常只需20-40分钟,适合长途出行或赶时间的情况,但可能会对电池寿命有一定影响。
- 不使用充电桩充电
- 利用家用电源充电:大部分新能源车都配备车载充电器,但由于汽车体积限制,车载充电器充电功率通常在3-4千瓦左右。家用电一般最大充电功率为220V×16A,使用家用电源充电需要大约15-30个小时才能充满电,充电速度较慢,且长期高负载使用普通插座容易过热甚至引发火灾,所以一般不建议使用,只适用于临时应急充电。
- 换电模式:换电站采用“换掉旧的,拿来新的”思路,车辆开进站,仅需几分钟就能换上一块充满电的电池,续航立刻满血复活。它在速度上完胜充电方式,尤其适合网约车司机、运输物流从业者等高频用车场景,也解决了电池损耗的烦恼,车主无需为电池的衰减买单。不过,换电站存在电池标准化难、初期建设投入高昂、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短期内普及难度较大。
- 上门充电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补能模式,充电车相当于一座小型“充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电源,可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上门充电。车主通过小程序呼叫,送电小哥就会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行驶至指定位置和时间进行充电,让移动上门充电像打车和叫外卖一样方便,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及充电不确定性。
- 特殊充电技术:如超充自动机器人,其核心是让充电变得高效、便捷、无感化,一些先进的超充机器人每秒可为电动车“注入”1公里的续航里程,5分钟就能让车辆续航增加200公里。不过,超充机器人也面临覆盖范围有限、电池技术瓶颈、用户使用习惯转变等问题。
此外,理论上还可以利用光伏发电为电车充电。但由于电车必须保证任何时候都能出发,单纯依靠光伏直充纯电动车很可能出现电池亏电的情况,所以通常需要将光伏发电、增程发电和停车充电等方式相互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