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瓶出现鼓胀(涨了)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充电方面
- 充电电压过高:如果充电器出现故障,输出的充电电压超出了电瓶正常能承受的范围,长时间以过高电压充电,会使电瓶内部电解液发生异常反应,产生过多气体,导致电瓶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出现鼓胀情况。例如,原本适配48V电瓶的充电器,内部稳压电路损坏,输出电压达到了55V甚至更高,就容易引发此类问题。
- 充电时间过长:很多用户习惯长时间给电车充电,甚至整夜充电。当电瓶电量充满后,若还继续充电,就会进入过充状态,此时电瓶会持续进行电解水等副反应,产生大量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无法及时排出或被吸收,积聚在电瓶内部致使压力升高,造成电瓶鼓胀。
散热问题
- 环境温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将电车放置在高温环境下(比如靠近热源处、阳光直射的地方等)充电或长时间停放,电瓶本身散热不佳,热量积聚,会加速电瓶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容易引发电池热失控,进而使电瓶出现鼓包、涨肚的现象。像一些没有遮荫的露天充电场所,夏季时电瓶鼓胀问题可能就相对更易出现。
- 电瓶自身散热不良:如果电瓶在使用过程中,其散热通道被堵塞,例如电瓶外壳被包裹得过于严实,或者电瓶安装位置不利于热量散发,热量无法有效排出,长时间积累下来,也会促使电瓶因温度过高而鼓胀。
使用方面
- 深度放电频繁:经常把电车电瓶的电量用到极低的水平才充电,这种深度放电的情况会使电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过度反应,导致极板出现不可逆的硫化、变形等问题,影响电瓶内部结构,并且容易伴随发热等现象,增加电瓶鼓胀的风险。比如一些用户经常在电车电量提示极低后还继续骑行较长距离,就容易对电瓶造成这样的损害。
- 大电流放电过度:当频繁急加速、载重过大等情况下,电瓶会以较大电流放电,这可能会使电瓶内部极板过热,加速极板老化、变形,进而破坏电瓶内部的正常结构,引发鼓胀现象。例如用电动三轮车长期拉载较重货物频繁启动、加速,电瓶鼓胀概率就可能升高。
电瓶质量问题
- 生产工艺缺陷:部分电瓶在生产时,极板制作、电解液灌注、封装等环节如果工艺把控不严格,存在瑕疵,比如极板涂层不均匀、电解液纯度不够、密封效果不佳等,就容易在后续使用中出现内部短路、产气过多等情况,导致电瓶鼓胀。
- 劣质产品:购买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劣质电瓶,其本身的材料质量、内部结构稳定性等都比较差,在正常充电、使用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鼓胀等故障表现。
其他因素
- 电解液干涸:电瓶使用时间较长,或者长期处于高温、过充等不良条件下,电解液可能会逐渐干涸,这会改变电瓶内部的电化学反应环境,使得电瓶在充电等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异常发热、产气等现象,最终造成鼓胀。
- 内部短路:电瓶内部极板之间由于一些杂质进入、极板脱粉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局部短路情况,短路处会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引发电瓶鼓胀。例如电瓶在颠簸过程中,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掉落在极板之间形成导电通路,就容易引发短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