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看,不是什么人都能造电车的,具体分析如下:
从个人层面
- 无资质但仅用于个人兴趣和非商业目的:从技术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不将其用于商业用途和公共道路行驶,在一定程度上个人是可以制造电车的。比如一些动手能力强、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像“泥石流发明家”手工耿曾自己造了一辆可以横着走的概念车。还有四川省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学生于勇俊利用零花钱和专业老师指导,自行研制出一辆新能源“汽车”。但这类自制电车通常只能在特定的私人场地等非公共道路区域使用。
- 有资质或专业背景:如果是专业的汽车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等,他们具备深厚的汽车工程知识、电子电气知识、电池技术等专业背景,有能力设计和制造电车。不过,若要进行商业化生产,也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流程来获取资质。
从企业和商业层面
- 无资质:如果不具备相关资质,企业或个人私自生产并销售电车是违法的。例如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转行造车,弄了自游家NV,因“双资质”限制,车子无法销售。
- 有资质: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首先,申请人必须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完成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其次,要具备与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等。并且,企业还要在中国境内注册,具备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注册资本一般要在5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