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明年电车大概率会更便宜,以下是具体分析:
- 电池成本下降:电池是电动汽车成本的关键部分,据DeepSeek预测到2026年,电池成本将从目前的每千瓦时约100美元降至60美元以下。像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的成熟,也有望使未来3年内电池成本降低40%以上。此外,高盛最新报告显示,到2026年,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预计平均价格从今年的149美元/千瓦时降到80美元/千瓦时。
- 规模效应显现: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车企能在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方面获得更有利的价格,摊薄研发、生产设施建设等固定成本。全球动力电池产能正在快速扩张,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电池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价格,从而使得整车价格也有下降空间。
- 技术进步推动:电车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改进,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流程优化,废品率降低,进一步削减生产成本。如CTP3.0等电池组装技术,可以简化电池组结构,降低成本。像华为等科技巨头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并开放给其他车企使用,降低了车企的研发成本,提升了电车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价格下降提供了可能。
- 政策因素影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虽可能面临退坡,但在一定时期内仍能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促进电车价格的下降。例如,美国的IRA法案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巨额补贴,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对购买电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等。
- 市场竞争因素: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众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会采取降价或补贴等策略来吸引消费者。2025年开年已有多家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通过降价或补贴政策抢占市场,且这种价格战可能会持续,进一步促使电车价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