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低温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突破,并且仍在不断发展进步。以下是一些近期的突破和相关发展趋势:
- 近期突破:
- 2020年北汽极寒测试:2020年1月19日,北汽集团面向冬奥环境新能源汽车极寒测试在内蒙古牙克石试验场举行。验证团队现场验证了极寒环境下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6辆车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放置超过48小时后,动力电池电芯温度由零下18度,以7℃/min的速度迅速升温至零度以上,并成功启动,同时热泵空调也正常平稳运行。此次测试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气候电池、低温增焓空调、全气候整车控制三项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2024年极氪冬征技术发布:2024年12月27日,极氪举行冬征技术发布会,行业首发九源热泵、速热无霜空调、800V第二代金砖电池、800V极寒液冷极充桩四大发明。九源热泵通过多热源深度交互,减少制热用电,延长续航里程,-20℃低温环境下仍可吸收环境余热给电池加热;速热无霜空调解决了易结霜、升温慢、能耗高等问题,-20℃环境中静置12小时后,将座舱温度升至20℃仅需10分钟;第二代金砖电池采用全栈自研的第二代锂离子加速技术,低温综合阻抗降低36%,电导率提升40%,搭载该电池的极氪7X在-10℃环境中静置12小时后,仅18分钟就能从10%充至80%;800V极寒液冷极充桩单桩最大功率达到800kW,-30℃极寒环境下实现充电“一秒一公里”。
- 2025年极狐阿尔法S5冬测表现:在2025年的冬季测试中,北汽极狐阿尔法S5表现出色。在气温为-22.5℃严寒条件下,低温电耗仅为25.6kWh/100km,为所有参测车型中最低。其全系搭配宁德时代电池,电池包最大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7℃的低温环境下,电池的能量保持率仍高达92%。同时,该车标配低功耗热泵空调系统,配合桩端高效脉冲加热技术和800V高压平台快充系统,优化了车辆在低温下的能耗表现。
- 2025年钠电池技术突破:2025年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唐伟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钠离子低温软包电池在-40℃环境下仍能保持80%以上的续航能力。该电池采用“低温自适应”电解液体系,搭配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和硬碳负极,在-4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突破83%,-30℃环境下,30分钟内可充至80%电量,充电效率较锂电池提升2倍。
-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车的低温性能将持续提升。一方面,电池技术的创新将不断优化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如开发新型电解液、改进电极材料等;另一方面,热管理系统也将更加智能和高效,能够更好地控制电池和电机的温度,减少低温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此外,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将推动低温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到电车上。
总体来说,电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低温限制,并且未来在低温性能方面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但要完全消除低温对电车的影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