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池保养店既有机会也有挑战,是否好做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具体分析:
有利因素
- 市场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据信达证券分析,到2025年,在2万亿元的乘用车售后市场规模中,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保规模将占15%,达3000亿元。除汽车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电子产品对电池保养需求也在增加。
- 人才缺口较大:据工信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这为新进入者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如《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为电车电池保养店等汽车后市场业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挑战因素
- 技术门槛高
- 专业知识要求高:电车电池涉及复杂的化学、电子电路等知识,保养人员需熟悉各种类型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掌握电池检测、维护和修复的专业技术和方法。
- 设备投入大:需要购置电池均衡仪、BMS诊断工具等专用设备,这些设备价格高达数十万元,且部分设备需厂商授权才能使用。若要承接多个品牌电车电池保养,设备投入还会更高。
- 竞争压力大
- 品牌4S店竞争:汽车品牌4S店有厂家授权和技术支持,在电车电池保养上有优势,车主在质保期内通常会选择4S店。
- 新兴连锁品牌竞争: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等连锁品牌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宁德时代也推出“宁家服务”,这些品牌在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 运营成本高
- 资质成本:动力电池属第九类危险品,存储和运输需消防、环保专项许可;高压电操作要求维修人员持有电工证+高压作业证,办理这些资质会增加成本。
- 人员培训成本: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换代快,维修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培训,以掌握最新的电池技术和维修技能,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 市场规范问题
- 行业标准不统一:目前电车电池保养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品牌电池规格、技术参数不同,保养流程和质量标准也存在差异,给保养店规范运营带来困难。
- 市场信任度低:消费者对电车电池保养效果存在疑虑,担心非官方保养会影响电池性能和车辆质保。且市场上存在不规范经营现象,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