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电车教室是什么

2025-03-04 14:20:53  阅读 14 次 评论 0 条

日本的“电车教室”源自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中描述的巴学园,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空间,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来源与背景
    • 学校创立:1937年,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创办了巴学园,这所实行幼小一贯教育的学校,采用了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
    • 电车来源:据推测,巴学园的六辆电车可能来自旧东京横滨电车公司,即武藏电气铁道所使用过的电车,是巴学园某位学生家长提供的,该家长当时身居东京横滨电铁公司的高层。

  • 教室特点
    • 内部布置:将司机的座位换成了黑板,把电车的长椅子拆下来,换成了小学生用的桌子和椅子,桌椅朝着电车前进的方向摆放。车内有行李网架,车窗保持原来的样子,吊环扶手则被拆除,天花板和地板也都是电车原来的模样。建筑《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电车教室
    • 空间氛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没有固定划一的课程表,阳光倾泻而入,四周近处是花树,远处有稻田,给人一种一边旅行一边上课的感觉,让学习空间不再枯燥。

  • 教育理念
    • 尊重个性:打破了“讲台—课桌”的权力轴线,孩子们不必像传统学校那样被迫凝视固定的黑板,可以像游牧民族般选择自己的学习方位,充分尊重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自由。
    • 自主学习: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课和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 全人教育:通过各种独特的活动,如远足、演出、旅行、就地取材的运动会、试胆量等,以及“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饭、音乐课上在地板随韵律起舞等,实现全感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教育回归到对“人”的关注上。

  • 现实影响
    • 教育启示:巴学园的电车教室虽然在1945年的东京大轰炸中被毁,但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全球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如芬兰教育改革中取消标准化考试、强调个性化发展,北京十一学校推行走班制等,都能看到巴学园理念的影子。
    • 电车教室复原:2014年10月,两辆电车出现在日本北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安昙野岩崎千弘美术馆的广场上,2016年7月23日,电车教室的揭幕仪式隆重举行,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当年电车教室的氛围,也算是对那段教育历史的一种纪念和传承。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308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