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车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与中国相比,国外部分地区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不够给力。例如美国,补贴力度较小,且油价相对便宜,油车使用成本低,电车价格又较高,如美国新能源车平均售价6万美元,油车均价4.75万美元,这使得消费者购买电车的意愿不高。此外,一些国家的补贴政策还存在诸多限制,如美国的补贴与当地生产门槛挂钩,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 产业基础制约:欧美等老牌工业强国,油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链成熟稳定,生产成本低。传统车企对电车转型态度谨慎,一方面油车利润空间大,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大,转型成本高,担心贸然转型失败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大多持观望态度,这延缓了电车的普及速度。
- 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外充电桩普及程度较低,如2023年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不到中国一半,很多地方找充电桩困难。同时,国外电力供应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美国2023年发电量仅4.18万亿度,远低于中国的9.36万亿度,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了电车的推广。
- 消费者习惯和认知:国外部分消费者对环保关注度相对不高,更看重油车的性能、续航和加速等传统优势,对电车的续航焦虑、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存在担忧,且开油车多年已形成习惯,更换电车需要重新适应。
- 电车性价比不高:国外电车价格普遍较高,同等配置下,价格往往比中国电车高出很多,而性能和配置方面又没有明显优势,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