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中的“杂牌”通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技术、品牌影响力、市场认可度等方面相对较弱的品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新兴跨界造车品牌:部分原本在其他行业经营的企业跨界进入电车领域,缺乏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如极石汽车,其创始人原本是造扫地机器人的,首款车型极石01由山东青岛一家民营车企“北汽制造”负责代工,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还有创维汽车,从电视行业跨界造车,推出的创维EV6、创维HT-i等车型月销量不高,且核心技术方面依赖外部供应商。
- 销量低迷及经营困难品牌:一些品牌市场表现不佳,销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经营压力和发展困境。例如哪吒汽车,曾传出大规模裁员、降薪、工厂停产等消息,还出现过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车型被迫停产的情况。另外,知豆汽车曾因财务问题进行过战略重组,2024年虽被吉利和爱玛携手“复活”推出知豆彩虹,但产品竞争力不足,月销量只有一两千辆。
- 知名度低及产品力弱品牌:凌宝汽车就属于这类,品牌主要打造低成本的入门级纯电代步车,品牌知名度差,门店数量少,车型产品力不突出,月销量只有几百辆到一千辆左右。江淮钇为是江汽集团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江汽集团在乘用车领域影响力不高,子品牌推出后营销不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品牌,其在售车型销量不佳,还存在质量投诉问题。
- 转型困难的传统品牌:一些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巨头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被部分人调侃为“杂牌电车”。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的电动车,虽有品牌和资金实力,但在设计理念、对新能源的理解、供应链转型、企业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相比新兴电动车品牌,在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速度较慢。还有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部分车型被指是“油改电”产品,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渗透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