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工具,以下是它们的具体介绍:
有轨电车
- 定义:有轨电车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通常在城市道路的专用轨道或混行轨道上运行,一般节数较少、车身较小,类似于火车,但规模相对较小。
- 特点
- 轨道行驶:沿着特定的轨道运行,轨道通常铺设在城市街道上,车辆通过特殊的车轮与轨道配合,保证行驶方向和稳定性。
- 电力驱动: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通过架空线网或第三轨等方式获取电能,具有环保、低噪音、低污染等优点。
- 中运量:一般来说,有轨电车的运量相对适中,介于地铁和常规公交车之间,可根据不同的车型和编组,每列可运载1342-2322人。
- 速度较慢:最高运行速度一般在每小时70公里以内,在城市中运行时,由于站点间距较短、需要频繁启停等原因,实际运行速度通常在每小时20-30公里左右。
- 示例:大连有轨电车,是大连市的城市名片之一,从1909年开始运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在仍然有部分线路在使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无轨电车
- 定义:无轨电车是一种以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通常也被称为“绿皮车”。
- 特点
- 无轨道行驶:与有轨电车不同,无轨电车不需要铺设专门的轨道,它可以在普通道路上自由行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交通状况和线路需求调整行驶路线。
- 电力驱动:同样依靠电力驱动,通过车顶上的集电杆与架空线网连接,获取电能来驱动车辆运行,环保性能较好,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
- 灵活性较强:相较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的线路调整相对容易,不需要对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即可改变线路走向,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 受供电线路限制:虽然无轨电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驶,但仍然需要依赖架空线网供电,线路覆盖范围受到供电网络的限制,一般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要干道上。
- 中运量:无轨电车一般具有单节和铰接两种车型,单节车可运载80-120人,铰接车可运载120-180人,也属于中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
- 示例:北京无轨电车,自1957年开始运营,曾经是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部分线路有所调整,但至今仍有一些线路在运行,为市民提供了绿色出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