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市场情况和相关因素来看,电车价格在当前及后续一段时间内很可能还会下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成本因素
- 电池成本降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两年前的60万每吨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5万每吨。且市场分析师认为,未来电池包成本价格还有大约10%-15%的下调空间。另外,随着锂、镍等原材料产能提升和电池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的发展,动力电池成本可能进一步降低。
- 规模化效应: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与新势力品牌的产能扩张将加速成本摊薄,使得入门级电动车价格有下探空间,可能下探至15万元人民币以下。
- 市场竞争因素
- 头部车企竞争:2025年车圈价格战再次开打,特斯拉率先降价,广汽丰田、小鹏汽车等跟进。有从业者预测,这轮价格战至少持续到“金九银十”。
- 传统车企转型: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或通过降价抢占市场,引发价格战。
- 政策因素
- 补贴退坡影响:部分国家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出,如欧洲,车企可能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份额。
- 排放法规趋严:欧7、中国国7标准实施或推高燃油车制造成本,使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车型价格更具竞争力,挤压传统燃油车市场,间接迫使电车价格下降。
- 技术迭代因素
- 新技术普及:自动驾驶(L3+)、800V高压平台等新技术的普及可能提高高端车型售价,但会使基础车型因技术下沉而降价。
- 产品更新换代:每年车企会推出大量新车,当新技术车型上市后,旧款车型为给新款让路,往往会开启降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