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车时感觉格外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对风速大
- 根据物理学中的相对速度原理,当人骑电车时,即使外界自然风速很小,由于电车的行驶,人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会显著增加,从而产生较大的相对风速。而风会加速人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促使皮肤表面的热量更快地散失,让人感觉更冷。
- 一般来说,骑行速度越快,感受到的风就越大,寒冷感也就越明显。例如,在无风的天气里,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人所感受到的相对风速就相当于20公里/小时的风带来的冷却效果。
身体暴露面积较大
- 与乘坐汽车等封闭交通工具相比,骑电车时,人的身体大部分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头部、面部、手部、腿部等部位直接与冷空气接触,没有遮挡,使得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
- 即使佩戴了头盔,脸部仍会有部分暴露,而且头盔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作用有限。手部如果没有佩戴保暖手套,在骑行过程中会很快被冻僵。腿部通常也只是穿着普通的裤子,难以抵御快速流动的冷空气。
保暖措施有限
- 虽然可以穿戴一些保暖装备,如头盔、手套、棉衣等,但这些装备的保暖效果相对有限。与在室内或封闭空间中可以使用暖气、厚被子等强力保暖措施相比,骑电车时的保暖装备很难完全阻止热量的散失。
- 而且,长时间骑行可能会使保暖装备的保暖性能下降。例如,手套可能会因为手部出汗而变湿,从而降低保暖效果。
骑行时间较长
- 通常骑电车出行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身体会不断地散热,热量流失逐渐积累,导致感觉越来越冷。
- 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长时间骑行会让身体难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寒冷感会更加明显。例如,在冬季骑行30分钟以上,即使穿着保暖装备,也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寒冷。
心理因素
- 因为骑电车时视野开阔,能明显看到周围寒冷的环境,如路边的积雪、结冰的水面等,这些视觉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脑对寒冷的感知,让人主观上觉得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