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降价并非是单一的国家策略直接导致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其中与国家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能源战略方面
- 降低石油依赖风险:中国“富煤多电少油”,石油对外依存度高,高达71.2%,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发展电车,能增加电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等。电车的普及可使多余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储存于电车电池中,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
- 产业发展方面
- 促进产业链成熟:国家希望通过市场竞争推动电车产业链完善和升级。降价能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使有技术、成本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吸引更多资源投入,推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 培育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鼓励车企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可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同时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 环保政策方面
- 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交通领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电车相比燃油车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 治理大气污染:许多城市面临大气污染问题,电车的推广可减少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 消费刺激方面
- 扩大内需市场:通过支持电车降价,配合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等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刺激消费需求,拉动内需,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 培育消费新热点: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出行、智能出行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