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没电对电池是有一定损耗的,具体分析如下:
深度放电的影响
- 硫酸铅结晶:电车电池通常是铅酸电池或锂电池。对于铅酸电池来说,过度放电会使电池极板上的硫酸铅增多,硫酸铅在极板上结晶后,会导致极板硫化,使电池的内阻增大,电池容量下降。例如,长期将铅酸电池用到没电后才充电,原本能行驶40公里的电量,可能逐渐只能行驶30公里甚至更少。
- 锂电池锂析出:锂电池过度放电会使锂离子过度脱嵌,可能导致部分锂离子无法再嵌入电极材料中,造成电池不可逆的容量损失。而且在深度放电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引发副反应,进一步损害电池性能。
电池自放电的影响
- 电量过低难以恢复:即使电车不使用,电池也会有自放电现象。当电池电量过低时,自放电可能会使电池电压进一步下降,导致电池进入深度休眠状态。此时,电池内部的化学活性降低,再次充电时,电池可能无法正常充入电量,或者充电后电池的续航能力明显下降。
- 加速电池老化:长期处于低电量状态,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化,加速电池的老化进程。这会使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原本可以循环充放电500次的电池,可能因为经常没电状态放置,只能循环300次左右。
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影响
- 数据不准确:电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需要准确监测电池的电量、电压、温度等参数来对电池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当电池经常处于没电状态时,可能会导致BMS的电量监测数据不准确,使BMS无法正确判断电池的真实状态,进而影响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间接对电池造成损害。
- 系统故障:极端的低电量情况可能会使BMS出现故障或损坏,无法正常对电池进行保护和管理,电池在没有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过充、过放、过热等问题,严重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减少对电池的损耗,建议电车用户在电池电量剩余20%-30%左右时就进行充电,避免电池过度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