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原材料涨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需求端因素
-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大量车企加大新能源汽车生产投入,使得对电车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以碳酸锂为例,中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近1.6倍,带动碳酸锂等关键原材料需求大幅上升。
- 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除新能源汽车外,储能领域对电池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存储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电池储能系统,进一步加大了对锂、钴、镍等原材料的需求。
- 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稳定: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对电池的需求持续稳定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对相关原材料的需求。
供给端因素
- 资源储量与开采限制:锂、钴、镍等金属资源属于稀缺资源,全球储量有限。且部分资源的开采受地理条件、技术水平、环保要求等因素限制,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例如,中国锂资源虽丰富,但青海盐湖开发受限于产品品质,西藏盐湖受当地基础设施、环保和海拔等因素影响,开发进度远低于预期。
- 原材料供应集中:部分原材料的供应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一旦这些地区出现政治、经济不稳定或贸易政策变化,就会影响全球供应。如俄罗斯供应了全球约一成的镍,在电池所需的高纯度镍市场上其所占份额超过两成,俄乌冲突等因素就曾导致镍价大幅波动。
- 扩产周期较长:从发现资源到建成原材料生产项目,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当需求快速增长时,原材料供应商难以在短时间内扩大产能,导致供需失衡。如锂矿产能增加一般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市场与金融因素
- 资本炒作与囤积居奇:部分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商利用行业景气度,联手资本进行炒作。如澳洲锂精矿供应商Pilbara的拍卖行为,大幅提高了市场对锂盐价格的预期,推动碳酸锂价格加速上涨。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获取高额利润,囤积原材料,人为造成市场供应紧张,进一步推高价格。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际市场上,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带动了与之相关的电车原材料价格上升。同时,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也增加了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成本。
其他因素
- 政策与法规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资源管理政策,这可能会增加原材料开采和生产的成本,或限制原材料的供应。例如,更严格的矿山环保要求可能导致部分矿山减产或停产。
- 疫情与地缘政治: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对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和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阻,导致供应减少。同时,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如贸易摩擦、地区冲突等,也会影响原材料的国际贸易和供应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