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电车电池在以下几种理想情况下衰减会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认为基本不衰减,但实际上很难完全达到这些条件:
- 温度适宜且恒定:在25℃左右的环境温度下,电池的化学反应能较为稳定地进行,锂离子的活性适中,既不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于剧烈,造成电极材料的损耗和电解液的分解等问题,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使锂离子活性降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如果能将电车始终停放在温度控制在25℃左右的环境中,比如有温控的车库等,电池的衰减会明显减缓。
- 浅充浅放:始终保持电池的电量在30%-80%之间循环使用,避免深度充放电。因为在深度充电(接近100%)和深度放电(接近0%)时,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结构变化、锂枝晶生长等问题,从而加速电池衰减。例如,日常使用中每次充电只充到80%左右,当电量用到30%左右就进行充电,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池的老化。
- 低电流充放电:使用小电流进行充电和放电,能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更加均匀、温和地进行,减少对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损伤。比如,不使用快充而选择慢充方式,并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导致大电流放电的操作,有助于降低电池衰减速度。
- 长期静置且保养得当:如果电车长期不使用,将电池电量充至50%左右,然后断开电池与车辆系统的连接,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定期检查电池状态,进行适当的补充充电等维护操作,电池在静置期间的衰减也会比较小。